环维黄杨星D抗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13
作者
周玖瑶
李锐
廖雪珍
张英丰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2] 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广州
[3] 广州
关键词
环维黄杨星D/药理学; 心肌缺血/中药疗法;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2005.06.009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环维黄杨星D(Cvb-D)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模型组,Cvb-D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2、1.1、0.55 mg·kg-1·d-1),消心痛组(25 mg·kg-1·d-1),各组按设计剂量分别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20ml/kg的蒸馏水,连续30d;末次给药后1 h,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由尾静脉注射1.5 U/kg的垂体后叶素复制冠脉痉挛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各组心电图(ECG),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的含量。[结果]Cvb-D高、中、低剂量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发生率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均可提高血浆SOD活性,降低血浆MDA、LDH、CPK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 <0.05或P<0.01)。[结论]Cvb-D对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反应,降低缺血性心肌酶的释放量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药理实验方法学.[M].徐叔云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2]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李仪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   环维黄杨星D药理研究概况 [J].
周玖瑶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01) :70-74
[4]   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J].
吴华璞 ;
祝晓光 .
时珍国医国药, 2000, (05) :388-389
[5]   缺血预处置及磷酸肌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羟自由基生成的影响 [J].
毛东伟 ;
赵玉娟 ;
朱世军 ;
王孝铭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9, (04) :63-65
[6]   飞龙掌血水提物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J].
何小萍 ;
任先达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8, (03) :60-63
[7]   山莨菪碱对麻醉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和脂质过氧化的保护 [J].
姚秀娟 ;
崔毅 ;
于宝蓉 ;
谭月华 ;
郭正仁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2, (05) :349-352
[8]   丹参素(DS-182)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J].
苏晓华 ;
梁殿权 ;
王孝铭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2, (02) :122-124
[9]   丹参素对氧自由基所致大鼠心肌线粒体H+-ATP酶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常英姿 ;
梁殿权 ;
王孝铭 ;
刘树森 ;
焦选茂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1, (05) :44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