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体系周年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34
作者
秦欣 [1 ]
刘克 [1 ]
周丽丽 [1 ]
周顺利 [1 ]
鲁来清 [2 ]
王润政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水分周年利用特性; 土壤水分库容; 降雨利用; 农田水分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定量研究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体系的水分周年利用特征。【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在小麦季设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扬花水(W2)和起身水+孕穗水+扬花水+灌浆水(W4)4个水分处理,进行了两个周期的研究。【结果】(1)小麦产量和周年最高产量两年分别在节水灌溉处理W1和W2获得,玉米产量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与产量的表现相似,玉米WUE显著高于小麦,并随灌水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周年WUE则在W0或W1处理最高,而后随灌水量的增加显著降低。(2)W4处理的2 m土体土壤水分含量在各个阶段没有明显变化,其它处理则随小麦生育进程而不断降低(即土壤水分库容不断变大),且灌水次数越少降幅越大,至小麦收获期达到最低点;到玉米拔节期,由于降雨补充所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趋于一致,相应地,2 m土体接纳汛期降雨分别为178—188 mm(W0)、124—160 mm(W1)、38—93 mm(W2)和-30—21 mm(W4)。(3)随灌水量增加,作物耗水强度和季节蒸散量变大;玉米拔节期后,作物耗水特性与土壤水分变化无差异。(4)降雨致使出现水分的深层渗漏,丰水年和平水年分别为163 mm(W0、W1)、181 mm(W2)、253mm(W4)和13 mm(W0、W1、W2)、45 mm(W4),丰水年小麦季W4处理也有54 mm水分深层渗漏。丰水年W0和W1处理实现了127 mm和57 mm对地下水的净回补。【结论】小麦节水栽培显著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大幅提高了降雨的利用效率,可实现作物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丰水年降雨对地下水的净回补。丰水年W1处理或平水年W2处理有利于水分高效利用与高产的统一,对于华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014 / 40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测墒补灌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J].
韩占江 ;
于振文 ;
王东 ;
张永丽 ;
许振柱 .
生态学报, 2011, 31 (06) :1631-1640
[2]   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J].
郑成岩 ;
于振文 ;
马兴华 ;
王西芝 ;
白洪立 .
作物学报, 2008, (08) :1450-1458
[3]   北京都市农业种植制度的发展方向——春玉米一熟制 [J].
赵华甫 ;
张凤荣 ;
李佳 ;
唐衡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2) :469-474
[4]   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体系研究 [J].
王树安 ;
兰林旺 ;
周殿玺 ;
王志敏 ;
王璞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6) :44-44
[5]   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栽培理论与技术 [J].
王志敏 ;
王璞 ;
李绪厚 ;
李建民 ;
鲁来清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6, (05) :38-44
[6]   限量灌溉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J].
许振柱 ;
于振文 ;
不详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3, (01) :6-10
[7]   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动态及超采原因分析 [J].
胡春胜 ;
张喜英 ;
程一松 ;
裴冬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2, (02) :89-91+95
[8]   华北高产粮区农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 [J].
张忠学 ;
于贵瑞 .
资源科学, 2002, (01) :68-71
[9]   水肥耦合条件下作物产量、水分利用和根系吸氮的试验研究 [J].
沈荣开 ;
王康 ;
张瑜芳 ;
杨路华 ;
穆金元 ;
赵立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5) :35-38
[10]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21世纪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 [J].
康绍忠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01)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