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生态恢复过程的种群结构

被引:8
作者
刘庆
吴彦
何海
林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 云杉; 恢复; 生态过程; 种群结构; 米亚罗;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4.05.013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川西米亚罗亚高山人工针叶林 70a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级段云杉种群结构的变化并比较了与原始林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所调查的人工云杉林有两个快速生长 (平均高度和胸径 )时期 :一是 2 0~ 30林龄人工林 ,年均高生长量达到 0 4 2 8m ,年均胸径增长量为 0 5 7cm ;二是 5 0~ 70林龄人工林 ,年均高生长量达到 0 36 4m ,年均胸径增长量为 0 4 31cm。与天然原始林相比 ,人工林苗木的高度级宽幅 (10 /2 1)和胸径宽幅 (2 0 /36 )都较小 ,下层更新苗木少。 5 0林龄以前的人工林年龄均为同一龄级 ,70林龄后才有少量的更新幼苗 ,种群的年龄结构很不合理 ,说明人工云杉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需要对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591 / 5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亚高山30a人工针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定量分析 [J].
吴彦 ;
刘庆 ;
陈庆恒 ;
赵常明 ;
乔永康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05) :408-415
[2]   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生态学问题 [J].
刘庆 ;
吴彦 ;
何海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02) :63-69
[3]   种、种的多样性及退化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维持研究 [J].
赵平 ;
彭少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2-136
[4]   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区植被恢复生态过程的研究 [J].
曹成有 ;
蒋德明 ;
阿拉木萨 ;
骆永明 ;
寇振武 ;
刘世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3) :349-354
[5]   青藏高原东部(川西)生态脆弱带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J].
刘庆 .
资源科学, 1999, (05) :83-88
[6]   川西米亚罗地区暗针叶林采伐迹地早期植被演替过程的研究 [J].
史立新 ;
王金夕 ;
宿以明 ;
侯广维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8, (04) :64-71
[7]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学研究[M].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刘庆主编, 2002
[8]  
四川森林生态研究[M].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承彪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