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效率及其差异收敛性研究

被引:22
作者
张维今 [1 ]
王钰 [1 ,2 ]
王淑梅 [1 ]
机构
[1] 沈阳大学国际学院
[2] 东北大学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融合效率; 收敛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4 [];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主要使用包络分析的方法,在构建两个产业融合效率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分别从我国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效率,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效率等维度,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了我国各省市之间的效率差异,同时验证了这种差异是否具有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产业的融合效率水平不高,技术效率是制约两个产业融合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同时两个产业的融合效率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从区域角度看,东部最佳,中部、西部排名二三位;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效率存在着绝对收敛,追赶时间为49.01年,而装备制造业的带动效应不存在绝对收敛。最后提出了促进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根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选择性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两个产业的融合,不断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出台相关政策,为两个产业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到何程度——基于2010—2014年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与国别比较 [J].
彭徽 ;
匡贤明 .
国际贸易问题, 2019, (10) :100-116
[2]   区域产业融合与装备制造业绩效提升 [J].
綦良群 ;
高文鞠 .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10) :59-70
[3]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融合程度及地位:行业比较、地区差异及关联因素 [J].
姚星 ;
蒲岳 ;
吴钢 ;
王博 ;
王磊 .
经济研究, 2019, 54 (09) :172-186
[4]   生产性创意服务与制造业融合的产业升级效应分析——对整体和分行业的中介效应检验 [J].
王晓晓 ;
杨丽 .
产经评论, 2019, 10 (03) :34-44
[5]   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J].
赵玉林 ;
裴承晨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 (11) :70-76
[6]   产业融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构嵌入的调节作用 [J].
姜博 ;
马胜利 ;
唐晓华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 (09) :77-86
[7]   中国省域产业融合能力:理论解构、评价方法及时空分异分析 [J].
程广斌 ;
杨春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 (07) :61-67
[8]   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装备制造业为例 [J].
程艳霞 ;
梁天宝 .
企业经济, 2019, 38 (02) :73-79
[9]   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网式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J].
綦良群 ;
张庆楠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 (13) :64-71
[10]   工业4.0背景下我国纺织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基于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视角 [J].
李晓钟 ;
黄蓉 .
中国软科学, 2018, (02)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