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神圣空间形态、当代价值及其研究范式再认识

被引:21
作者
郭文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神圣空间; 形态演进; 空间生产; 研究范式; 传统村落;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20.06.001
中图分类号
K901.6 [];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083304 ;
摘要
神圣空间是中国传统村落重要的空间形态,但理论界对神圣空间时有"存续论"和"废弃论"的学术争议,对其内涵、类型、流动性发展趋势以及新的研究范式也缺乏深入解读,这对人们深入认知传统村落神圣空间带来了困惑和迷茫。通过文献梳理,认为:神圣空间的内涵是"空间+意义"的综合。在传统村落中空间形态有两类,一是具有明显可观察性的宗教信仰性神圣空间,二是一切不可让渡或不可化约的人文意义的神圣空间。在内容研究方面,学术界对第一类型的神圣空间研究着墨较多,但研究特点表现在对神圣空间"本身"进行阐释。对第二类型神圣空间建构性的解读属于新兴研究类型,研究主要将传统村落神圣空间看作是社会建构的过程和动态性实践的产物。在流动性视角下,学术界更注重对传统村落神圣空间与流动性互动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之间建构和生产的研究,认为"神圣空间作为文本"更符合新的社会事实及其推动下的研究议题。不同认知范式具有差异性,相互补充是人们整体认知传统村落神圣空间的基础,也对乡村振兴实践中传统村落文化的整理、挖掘以及塑造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旅游与竹地摩梭人“家”空间的多维生产及身份认同建构 [J].
郭文 ;
黄震方 .
地理研究, 2020, 39 (04) :907-921
[2]   台湾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发展研究 [J].
宋建晓 .
世界宗教研究, 2019, (04) :106-113
[3]   国家治理宗教的三种模式及其反思 [J].
肖滨 ;
丁羽 .
世界宗教研究, 2019, (02) :14-23
[4]   结构主义视角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建构动力机制解析——以石林大糯黑村为例 [J].
刘宏芳 ;
明庆忠 ;
韩剑磊 .
人文地理, 2018, 33 (04) :146-152
[6]   现代性下节庆对社区重构的影响 [J].
林耿 ;
陈晓璇 ;
杨帆 .
热带地理, 2018, 38 (02) :166-175
[7]   论宗教与中国现代性社会建构的兼容性 [J].
闵丽 .
世界宗教研究, 2017, (02) :20-26
[8]   关于“乡愁”的空间道德和地方道德评价 [J].
周尚意 ;
成志芬 .
人文地理, 2015, 30 (06) :1-6
[9]   宗教世俗化及其理论在西方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J].
南英 ;
朱竑 .
热带地理, 2015, 35 (04) :498-506
[10]   藏传佛教中的藏族家庭神圣空间探析——以拉萨市当巴社区为例 [J].
彭陟焱 ;
叶健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6 (03) :27-3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