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西部凹陷船舱式油气运聚系统特征初探

被引:16
作者
陈振岩
苏晓捷
机构
[1] 同济大学
[2]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船舱式; 油气运聚系统; 封存舱; 异常流体压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发育 2套区域性异常流体超压封盖层 ,将凹陷分隔成上、中、下 3层各自独立的层状流体封存系统。因超压封盖层深度较固定 ,不随层位变化 ,将其称为“船舱式流体封存系统”。下舱的顶板深 2 90 0~ 3 3 0 0m ,是形成最早、演化程度最高的油气发生器 ,生成的油气最丰富 ,大部分已向上运移到中舱和上舱 ;中舱深度为 12 0 0~ 2 90 0m ,具有广泛分布的高孔渗优质储集层和良好的超压封盖层 ,并发育良好的圈闭 ,最有利于油气成藏 ;上舱为 12 0 0m以浅 ,是开放式油气赋存系统 ,其边缘开启带处于湖盆岸线附近 ,是上、中、下 3层舱泄漏油气的共同排放带 ,油气来源丰富 ,成为稠油富集带。西部凹陷应加强中舱的勘探 ,在继续加强构造油气藏勘探的同时 ,应以寻找岩性等隐蔽油气藏为主 ;在上舱 ,应注重寻找浅层气和稠油 ;下舱勘探以寻找各凹陷的低潜山油藏为主。图 3参 17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超压与烃类生成相互作用关系及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 [J].
王兆云 ;
赵文智 ;
何海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4) :12-15
[2]   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机理 [J].
查明 ;
曲江秀 ;
张卫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19-23
[3]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储集层特征及有利储集层预测 [J].
崔勇 ;
栾瑞乐 ;
赵澄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5) :47-49+18
[4]   试析歧北凹陷异常压力在深层油气藏成藏过程中的控制作用 [J].
张立新 ;
李军 ;
刘淑芝 ;
张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5) :19-21+20
[5]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高压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郑和荣 ;
黄永玲 ;
冯有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67-70+113
[6]   莺歌海盆地流体压裂与热流体活动及天然气的幕式运移 [J].
董伟良 ;
黄保家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36-40+111
[7]   流体封存箱研究若干问题思考 [J].
郑玉凌 ;
郝石生 ;
柳广弟 ;
黄志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5) :3-5
[8]   脉冲式混相涌流——天然气成藏的一种特殊运移方式 [J].
黄志龙 ;
柳广弟 ;
郝石生 .
天然气工业, 1998, (02) :17-19+2
[9]   辽河断降深层油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建议 [J].
甄鹏 ;
王明明 ;
史占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6) :8-11+113
[10]   盖层封闭游离相天然气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数CSGI及其应用 [J].
白新华 ;
傅广 ;
王朋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6) :103-1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