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上正常人的心率变异分析

被引:10
作者
范中杰,林沁,左文宝,郭丽琳,满开兰,吴宁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心率变异,昼夜规律,心率,年龄,性别;
D O I
10.13333/j.cnki.cjcpe.1995.03.005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报道5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分析。按参数间密切相关将6项频域、10项时域参数分成三组:总频成分(TOT)、超低频成分(ULF)极低频成分(VLF)、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ASD);高频成分(HF)、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超过50ms的百分比(PNN50)、RMSSD心率校正值(RMSDC)及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SD心率校正值(SDC)、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SDA的心率校正值(SDAC)。健康男性SD显著高于女性,女性RMSDC显著高于男性。各参数随年龄增长而变小,年龄与低频成分(LF)和ASDC(ASD的心率校正值)相关最密切(r分别为-0.65和-0.61),其次与RMSDC、PNN50、HF、VLF、RMSSD、TOT、ASD、SDC、SD等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与TOT、ULF、VLF、SD、ASD、RMSSD等呈负相关(P<0.05)。多项参数有明显昼夜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1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