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制度与结构:中国社会关系研究

被引:116
作者
纪莺莺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
关键词
非正式关系; 特殊主义; 科层制; 庇护主义; 儒家伦理; “关系”; 社会网络;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2.02.004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非正式关系渗透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正式组织和科层体系之中,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特征。本文梳理韦伯以来讨论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研究,归纳出四种讨论中国社会关系的不同路径:"特殊主义"和科层制、庇护主义、儒家社会理论与"关系",以及社会网络研究。这些路径在理论背景、研究主题和写作时间上各有特点,有些路径中还隐藏着不同程度的价值判断。梳理显示出三支讨论社会关系的脉络:侧重特定政治经济背景的制度视角、侧重伦理涵义的文化视角,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所代表的结构视角。本文认为,应当将文化、制度与结构视角相结合,分析社会关系的结构特征与伦理内涵为转型社会的科层制建设以及制度变迁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85+243 +243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30年(下) [J].
张文宏 .
江海学刊, 2011, (03) :96-106
[2]   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30年(上) [J].
张文宏 .
江海学刊, 2011, (02) :104-112
[3]   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 [J].
边燕杰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0 (03) :1-6+48
[4]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 [J].
彭玉生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2) :180-210+246
[5]   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J].
阎云翔 .
社会学研究, 2006, (04) :201-213+245
[6]   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 [J].
张文宏 .
社会学研究, 2003, (04) :23-35
[7]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杨美惠, 2009
[8]  
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德) 韦伯, 2004
[9]  
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阎明著, 2004
[10]  
社会行动的结构[M]. 译林出版社 , (美)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cotParsons)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