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43例临床分析
被引:12
作者:
张帝开
覃春容
杨冬梓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广州,广州,广州
来源: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青春期;
诊断;
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1.7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学科分类号:
100211 ;
摘要: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200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二、三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断时,距离初潮年龄平均间隔时间为46年,发病距离就诊时间平均为1年。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18例,占42%;痛经15例,占35%;慢性腹痛10例,占23%;急性腹痛4例,占9%。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ASFr)标准,23例(53%)为Ⅲ期,8例(19%)为Ⅰ期,3例(7%)为Ⅱ期,9例(21%)为Ⅳ期。其中9例伴有生殖道畸形,占21%;12例(28%)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诊断和治疗。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初潮后的5年内,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和痛经。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成年人相似,腹腔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手段,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5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