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癌基因TIP3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4
作者
王雅辉
叶晖
王南鹏
周彦
高荣君
高庆军
段海松
赵代伟
机构
[1]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
关键词
Tat作用蛋白30;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基因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6.1 [甲状腺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Tat作用蛋白30(TIP30)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0例病理蜡块标本,均来自我院2003~2006年期间临床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15~70岁,平均44.7岁;6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部区域癌变(乳头状),2例有甲状腺包膜浸润;病理证实均未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及病灶周围甲状腺组织的转移。每例标本均分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1~2cm以远并经病理证实的非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TIP30蛋白的表达。用染色指数和平均吸光度值2个指标表示TIP30蛋白的表达量。结果TIP30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呈棕黄色颗粒。①染色指数:TIP30蛋白在癌旁组织中有21例(70.0%)呈阳性(积分>2分),9例(30.0%)呈阴性(积分≤2分);在癌组织中其表达减少或缺失,11例(36.7%)呈阳性(积分>2分),19例(63.3%)呈阴性(积分≤2分);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②TIP30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初步表明TIP30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为以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5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手术范围的现状及研究 [J].
孙庭钰 ;
钱敏飞 ;
王家东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 (18) :862-864
[2]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ip30/CC3研究进展 [J].
马运超 ;
李丛丛 ;
赵健 ;
李云龙 .
动物医学进展, 2007, (03) :65-69
[3]   VEGF-C、p53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高海燕 ;
杜金荣 ;
陈英准 ;
付红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7, (01) :49-51+54
[4]   自制组织芯片研究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梁燕 ;
姜军 ;
王清良 ;
卞修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6, (05) :580-584
[5]   VEGF mRNA在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J].
易述红 ;
陈规划 ;
陆敏强 ;
杨扬 ;
蔡常洁 ;
胡斌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6, (05) :560-563+572
[6]   TIP30/CC3基因和肿瘤 [J].
程冲 ;
王西京 .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6, (05) :372-375
[7]   TIP30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复发和存活率预测的价值 [J].
张霞 ;
刘庆宏 ;
陈樟树 ;
欧阳学农 .
中国癌症杂志, 2006, (03) :183-185
[8]   Tip30基因修饰的ACC-M细胞裸鼠体内致瘤性观察 [J].
张蕾 ;
吕春堂 ;
周中华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5, (02) :132-133+140
[9]   肠癌组织中TIP30基因的表达与转移、预后间的关系及机制 [J].
张霞 ;
欧阳学农 ;
李晓冬 ;
陈樟树 ;
赵健 ;
郭亚军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 (05) :488-491
[10]   人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TIP30基因与VEGF的关系 [J].
张霞 ;
陈樟树 ;
欧阳学农 .
中国肿瘤临床, 2005, (09) :48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