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减蚀效应及其时间变化
被引:10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志霖
陈利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陈利顶
傅伯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傅伯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祥林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来源
:
中国水利
|
2004年
/ 20期
关键词
:
沟壑区;
减蚀效应;
植被恢复;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是脆弱生态区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但对植被恢复重建的类型选择及其水土保持功能仍然有很多争议。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基于4种植被类型与农作物的径流场对比试验的连续观测(14年),可以反映植被重建和恢复过程水土保持功能的时间基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与重建显著地减少了土壤侵蚀量,但不同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壤侵蚀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农耕坡地、苜蓿地、油松林地、针茅草地、沙棘林地。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0+5 +5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