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回流劳动力的再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7个省份的调查

被引:12
作者
齐瑶娣 [1 ,2 ]
朱宇 [1 ,3 ,4 ]
王文菲 [5 ]
林李月 [1 ,3 ,2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上海大学亚洲人口研究中心
[5] 布里斯托大学
关键词
回流劳动力; 再就业; 性别差异;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68 [妇女问题]; F249.27 [地方劳动经济];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在大力推动新型镇化的背景下,研究回流劳动力的再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一项2015年对广东、安徽、湖南、湖北、河南、贵州、四川7个省份回流劳动力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性别回流劳动力的再就业状况,并通过构建Logit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其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回流劳动力再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女性回流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劣势地位依旧明显。在影响回流劳动力再就业的诸多因素中,再外出意愿、回流原因、在外职业流动次数及地理区位对两性回流劳动力的再就业状况均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抚养压力更多地对男性回流劳动力的再就业有显著影响,而家乡耕地、外出时工资水平及村办企业对女性回流劳动力再就业状况影响则更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的暂时性回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 [J].
彭璐 ;
朱宇 ;
林李月 .
南方人口, 2017, 32 (06) :1-13
[2]   就地城镇化背景下回流农民工居住区位选择——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 [J].
张甜 ;
朱宇 ;
林李月 .
经济地理, 2017, 37 (04) :84-91
[3]   流动模式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的性别差异 [J].
徐愫 ;
田林楠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18 (01) :65-70+91
[4]   女性经济参与和教育投入——社会性别理论视角 [J].
熊筱燕 ;
敬少丽 .
社会科学家, 2015, (10) :55-59
[5]   不同流动经历农村已婚女性家庭实权感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晓芳 .
人口与发展, 2015, 21 (05) :73-80+53
[6]   劳动力回流的驱动因素与就业行为研究进展 [J].
殷江滨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9) :1084-1095
[7]   为何流动人口徘徊于农村与城市?——基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六省数据的分析 [J].
梁海艳 ;
李灿松 .
人口与发展, 2015, 21 (01) :32-40+11
[8]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陈文超 ;
陈雯 ;
江立华 .
中国人口科学, 2014, (02) :96-105+128
[9]   农民工返乡创业历史流变:阶段演进及内在逻辑 [J].
胡雯 ;
胡俊波 ;
张毓峰 .
农村经济, 2013, (08) :97-101
[10]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态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魏凤 ;
薛会会 .
人口与经济, 2013, (04) :89-9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