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的文化含义——从“太太”的文化含义谈起

被引:4
作者
李明洁
机构
关键词
文化含义; 社会群体; 差异; 小姐; 穿着; 称呼语; 社会认知; 概念意义; 逻辑意义;
D O I
10.16027/j.cnki.cn31-2043/h.1996.06.007
中图分类号
H15 [写作、修辞];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正> “同志”、“先生”、“小姐”之类的称谓,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似乎都很明确,比如男性要称“先生”,未婚女性称“小姐”,而已婚女性则称“太太”。然而我们在对上海成年人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事实上,人们对这些称谓的看法要比前面提到的丰富得多,细腻得多。 就说“太太”吧。人们并不是把具有“成年、已婚、女性”特征的人都称作“太太”的,而且也并非所有具备这些特征的人都愿意被人称为“太太”。被调查者在描述他们各自心目中的“太太”时都充满着想像,比如有的人说:“太太”应该指比较有钱,出手大方,穿着“巴黎春天”的时装,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所谓高尚职业;或者并不工作,家里有保姆,丈夫在报酬丰厚的公司供职;要么就是指那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来自海外或台港澳人士的夫人。 当然,我们所调查的“太太”都是用作泛尊称的,而且是用于面称的。在上海,“太太”还有另一种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4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