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产卵场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与繁殖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被引:41
作者
陶江平 [1 ,2 ,3 ]
乔晔 [2 ]
杨志 [1 ,2 ,3 ]
常剑波 [2 ]
董方勇 [2 ]
万力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葛洲坝; 中华鲟; 繁殖规模; 群体数量;
D O I
10.15928/j.1674-3075.2009.02.016
中图分类号
S932 [水产资源调查与评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声学探测的方法,进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繁殖群体数量的估算。2005~2007年,第1次产卵前的资源量分别为235尾、217尾和203尾;第1次产卵后的资源量分别为157尾、157尾和102尾。采用食卵鱼解剖统计和股分析的方法对中华鲟的自然繁殖规模进行估算,其结果为,2005~2007年间中华鲟的产卵量分别为356万粒、119.6万粒和238.6万粒。结合历史相关研究数据,对近10年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和繁殖规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1次产卵前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下降趋势明显,但2002年以来其数量趋于基本稳定,年际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2002年以来,第1次产卵后停留产卵场的中华鲟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而中华鲟的繁殖规模近10年来呈现极其显著性的下降趋势(P<0.01)。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长江珍稀及特有鱼类保护生物学研究.[D].高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 03
[2]  
热带鱼类资源评估导论.[M].[]斯帕勒(Sparre;Per) 著;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编;王宇等 译.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3]  
Chinese Sturgeon ( Acipenser sinensis ) in the Yangtze River: a hydroacoustic assessment of fish location and abundance on the last spawning ground.[J].Y. Qiao;X. Tang;S. Brosse;J. Chang.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2006, s1
[4]  
Gulf Sturgeon Spawning Migration and Habitat in the Choctawhatchee River System; Alabama–Florida.[J].Dewayne A. Fox;Joseph E. Hightower;Frank M. Parauka.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2000, 3
[5]  
栖息地适合度模型在中华鲟产卵场适合度中的应用.[J].易雨君;王兆印;姚仕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03
[6]   三维水动力学数值模拟获得中华鲟偏好流速曲线 [J].
杨宇 ;
谭细畅 ;
常剑波 ;
严忠民 .
水利学报, 2007, (S1) :531-534+541
[7]   大型水利工程对中华鲟生态水文学特征的影响 [J].
班璇 ;
李大美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 (03) :10-13
[8]   葛洲坝下中华鲟自然繁殖流速场的初步观测 [J].
张辉 ;
危起伟 ;
杨德国 ;
杜浩 ;
张慧杰 ;
陈细华 .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02) :183-191
[9]   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流场计算和分析 [J].
付小莉 ;
李大美 ;
金国裕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9) :111-113
[10]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河势调整工程 [J].
王程 ;
徐刚 ;
向友国 .
湖北水力发电, 2006, (03) :36-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