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证实经颅磁刺激(TMS)的安全性,记录并分别分析了大鼠接受TMS和头部阳极电刺激(EBS)诱发时,后肢肌肉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发现TMS能够在大鼠引发CMAPs,其阈刺激强度为最大输出的34.5%,而头旁刺激不能引发CMAPs;腰椎上方磁刺激可获得潜伏期远短于TMS的CMAPs。麻醉过深可抑制TMS引发的CMAPs。超强EBS与TMS所诱发的CMAPs的潜伏期相差1.3ms。结果表明,TMS可在大鼠脑组织中产生足够强度的诱导电流,因而适合于TMS安全性的动物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观察了每天50或100次的TMS连续刺激1~3天,对大鼠行为及脑皮层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100次/天的TMS连续作用3天,能够导致大鼠运动皮层产生光镜及电镜下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提示,在临床上应注意正确使用TM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