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自治中的劳动者“自赋权维权模式”——以广州利得鞋业公司集体劳动争议为例

被引:13
作者
陈步雷 [1 ]
陈朝闻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2] 安徽省怀远县委党校
关键词
自赋权维权模式; 工人代表制; 集体劳动争议; 集体行动;
D O I
10.16471/j.cnki.11-2822/c.2016.08.015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出现的工人自发推选谈判代表、争议行为代表的实践模式,具有重要法律意义。其中的行为主体、权利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后果、技术方法等要素具有较显著的制度创新,可界定为"自组织、自赋权维权模式"或"工人代表制"。它是原创性的、哈耶克理论意义上的"自生自发的秩序",具有民事法律规范和法理、逻辑的支撑。它具有使无序的群体性争议向有序的集体性争议转化的自组织功能,为集体性与工人理性维权模式提供了微观的生产机制和可靠证据,个案式、短暂性解决了"集体性"难题,具有自我赋权、寻求正当性的合法化趋向;有启动劳资集体谈判等程序性功能,但难以单独解决实体性法律问题。对其应予以法治化调整,并可利用其推动劳动法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劳动关系学.[M].程延园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   分配正义与社会应得 [J].
张国清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5) :21-39+203
[3]   群体性劳动争议悖论辨考 [J].
段毅 ;
何远程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 (05) :90-95
[4]   集体行动中的“准组织化”及策略应对 [J].
王国勤 .
南京社会科学, 2014, (12) :65-71
[5]   中国集体劳动关系的生成、发展与成熟——一个自下而上的分析视角 [J].
段毅 ;
李琪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 (23) :94-104
[6]   双重脱嵌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阶级形成 [J].
黄斌欢 .
社会学研究, 2014, 29 (02) :170-188+245
[7]   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 [J].
常凯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6) :91-108+206
[8]   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的诉求与处理路径 [J].
罗燕 ;
高贝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 (01) :112-120
[9]   实用主义团结——基于珠三角新工人集体行动案例的分析 [J].
汪建华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1) :206-227+245
[10]   集体劳动关系抑或群体劳动关系:现状、根由与进路 [J].
谢天长 .
东南学术, 2012, (06) :15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