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偶像的建构与解构——以“鹿晗事件”反思当下偶像崇拜现象

被引:6
作者
李志雄
侯丽杰
机构
[1]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偶像崇拜; 伪事件; 媒介革命; 符号价值;
D O I
10.19480/j.cnki.cmgc.2018.02.010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2017年10月8日,当红人气偶像鹿晗在微博公布恋情,3千多万粉丝反应激烈,竟导致微博系统陷入瘫痪。事件持续发酵,"鹿晗"受到了普遍的社会关注。鹿晗事件何以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可以从后现代的文化视角来展开具体分析。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化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康德式审美趣味,而带有了消解宏大叙事的后现代意味。名人偶像作为由媒介制造出来的文化符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文化研究导论.[M].陆扬;王毅.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  
追星与粉丝.[M].岳晓东;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  
名人文化研究读本.[M].杨玲;陶东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