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震的前兆理论——震源孕育的膨胀—蠕动模式

被引:37
作者
牛志仁
机构
[1] 陕西省地震局
关键词
前兆场; 临界摩擦应力; 非弹性变形; 断层面; 震源孕育模式; 地震成因模式; 构造地震; 断层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较详细地讨论了构造地震的震源孕育情况;在考虑了动摩擦效应后,进一步对震源孕育过程和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提出了震源孕育的膨张一蠕动模式.该模式将孕震过程划分为: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膨胀)、前兆蠕动(断层面局部破裂)、加速蠕动(短期和临震)、整体错动(断层面全部破裂)——发震、震后调整等六个阶段.最后讨论了两类不同前兆、蠕裂和崩裂、非弹性变形(膨胀)速度的变化、各种前兆异常的基本形态、短临前兆的物理基础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膨胀—蠕动模式可能是认识地震前兆现象本质和发展预报技术的一个物理和力学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1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震源孕育的追赶模式
    牛志仁
    苏刚
    [J].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3) : 177 - 195
  • [2] 新疆西克尔地区微震波谱的初步研究
    朱传镇
    石汝斌
    罗胜利
    安镇文
    [J]. 地球物理学报, 1975, (04) : 256 - 268
  • [3] Theory of earthquakes. Part III: Inclusion collapse theory of deep earthquakes[J] . B. T. Brady.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6 (1)
  • [4] Two models for earthquake forerunners[J] . V. I. Mjachkin,W. F. Brace,G. A. Sobolev,J. H. Dieterich.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