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

被引:9
作者
卢艳 [1 ]
孔令彩 [2 ]
栾云 [1 ]
刘义 [1 ]
机构
[1] 锦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2] 临沂市中医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心脏; 心肌再灌注损伤; 凋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黄芩苷对离体状态下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保护效应。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头部击昏后迅速取出心脏,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制备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①对照组:以含氧K-H液灌注100min。②再灌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灌注含氧K-H液10min后,停止灌流30min,然后再灌注60min。③黄芩苷60μmol/L再灌注组:灌注方法同再灌注组,再灌注时加入60μmol/L黄芩苷溶液。④黄芩苷120μmol/L再灌注组:再灌注时加入120μmol/L黄芩苷溶液。⑤黄芩苷240μmol/L再灌注组:再灌注时加入240μmol/L黄芩苷溶液。应用黄嘌呤测定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应用TAB比色原理测定心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P收集各组冠脉流出液测定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用以评价心肌细胞受损程度及黄芩苷的保护作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后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率测定,进一步从DNA水平观察细胞受损程度及黄芩苷的保护作用。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处理采用方差齐性分析,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再灌注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7301±350),(3400±600)nkat/g,P<0.05];黄芩苷60,120,240μmol/L再灌注组较再灌注组有不同程度增加且随浓度增加作用增强[(5251±717),(5917±172),(6818±633),(3400±600)nkat/g,P<0.05]。②丙二醛含量:再灌注组较正常组增加[(85±17),(275±20)nmol/g,P<0.05],黄芩苷60,120,240μmol/L再灌注组较再灌注组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189±32),(126±27),(97±19),(275±20)nmol/g,P<0.05]。③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活性活性变化:再灌注组较正常组增加[(80.28±17.12),(105.43±3.95)mkat/L,P<0.05],黄芩苷60,120,240μmol/L再灌注组较再灌注组降低且有剂量依赖性[(90.86±9.13),(86.90±5.68),(84.40±19.15),(105.43±3.95)mkat/L,P<0.05]。④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再灌注组较正常组增加[(47.24±4.56),(68.59±11.74)mkat/L,P<0.05],黄芩苷60,120,240μmol/L再灌注组较再灌注组降低且有剂量依赖性[(50.45±5.37),(49.94±4.86),(47.57±4.58),(68.59±11.74)mkat/L,P<0.05]。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再灌注组较对照组凋亡率明显增加(10.58%,23.73%,P<0.05),黄芩苷60,120,240μmol/L再灌注组比再灌注组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9.35%,15.69%,10.41%,23.73%,P<0.05)。结论:黄芩苷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释放量增加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生成量的降低,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丙二醛释放量,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率。黄芩苷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所致损伤及凋亡有保护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黄芩甙对离体豚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王红兰 ;
贺广远 ;
吴晓冬 ;
濮家伉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02) :144-146
[2]   钙与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 [J].
徐冬梅 ;
刘正湘 .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0, (01) :113-117
[3]   黄芩甙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黑爱莲 ;
徐平湘 ;
孙颂三 ;
段春礼 ;
胡小敏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1999, (02) :14-14
[4]   肿瘤坏死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变化和意义 [J].
丁文惠 ;
吴付轩 ;
李大元 ;
朱国英 ;
张钧华 ;
汪丽蕙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8, (02)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