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

被引:29
作者
兰玉娟 [1 ]
佐斌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 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SIDE; 去个性化; 匿名性; 社会认同; 社会分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1.7 [心理测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deindividuation effects,SIDE)是从去个性化理论发展而来,它挑战了去个性化是一定条件下个体失去自我而做出反规则、反社会行为的观点。SIDE从认知维度和策略维度对去个性化现象作了新的解释。新近研究为SIDE提供了证据,也在认同行为表达、网络交流等方面对理论进行了拓展和应用。SIDE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现代社会心理学对群体影响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同时也需要在更加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467 / 4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 [J].
张莹瑞 ;
佐斌 .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03) :475-480
[2]  
自我分类理论概述[J]. 李春,宫秀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3]  
A 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Deindividuation Phenomena[J] . S. D. Reicher,R. Spears,T. Postmes.European 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 1995
[4]  
Effects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lf-awareness on deindividuation and aggression. Prentice-Dunn,S.,Rogers,R.W.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