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货币发展规律性与当代经济理论研究创新再探
被引:1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智航
机构
: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
来源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
2016年
/ 39卷
/ 03期
关键词
:
货币;
信用;
经济数学模型;
比较分析;
创新;
D O I
: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3.004
中图分类号
:
F822 [中国货币];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以当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精髓为基础,着重梳理货币发展脉络,并探究和明晰当今纸币信用化、货币电子化现象背后蕴含的若干规律性认识,继而对货币形式与货币特质等若干重要的经济学基础问题以及推进其思维创新着力展开深度研究。通过对若干经济问题的中外比较分析,在有关货币的理论观点及其研究视角与经济分析方法上均有原创性学术进展:一是尝试对中国当代货币信用若干基本认识予以多视角探讨并进一步理论拓展;二是创新性运用经济数学模型方法对货币信用发展及其内在规律性予以开拓性探索和深层次经济剖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货币历史演变轨迹的若干规律性及其创新探索
朱智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朱智航
[J].
中国集体经济,
2015,
(10)
: 70
-
71
[2]
论商品交换价值与货币交换价值的二重性
万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常委会
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常委会
万英
万小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常委会
万小鹏
[J].
甘肃理论学刊,
2009,
(04)
: 123
-
126
[3]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货币——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思想简析
赵志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
赵志芳
[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 1
-
4
[4]
普适性信任及交易成本递减规律——从交易货币化看货币的信用本质
褚俊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褚俊虹
党建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党建中
陈金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陈金贤
[J].
金融研究,
2002,
(03)
: 32
-
38
[5]
交易货币化与货币的信用本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骆玉鼎
[J].
财经研究,
1998,
(09)
: 22
-
27
[6]
货币天然是信用[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董丰均, 2012
[7]
中国金融简史[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袁远福, 2001
←
1
→
共 7 条
[1]
货币历史演变轨迹的若干规律性及其创新探索
朱智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朱智航
[J].
中国集体经济,
2015,
(10)
: 70
-
71
[2]
论商品交换价值与货币交换价值的二重性
万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常委会
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常委会
万英
万小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常委会
万小鹏
[J].
甘肃理论学刊,
2009,
(04)
: 123
-
126
[3]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货币——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思想简析
赵志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
赵志芳
[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 1
-
4
[4]
普适性信任及交易成本递减规律——从交易货币化看货币的信用本质
褚俊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褚俊虹
党建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党建中
陈金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陈金贤
[J].
金融研究,
2002,
(03)
: 32
-
38
[5]
交易货币化与货币的信用本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骆玉鼎
[J].
财经研究,
1998,
(09)
: 22
-
27
[6]
货币天然是信用[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董丰均, 2012
[7]
中国金融简史[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袁远福, 200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