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基于转型语境的理论诠释

被引:6
作者
林喜芬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司法错误; 变法; 普法; 治理路径; 转型语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在治理刑事司法错误方面主要包括防治与认知两个层面。在防治策略上,主要采取变法路径,依赖法治化的制度变革求取冤假错案的减少,但却遭遇本土制度语境的强力抵制;在认知思维上,主要采取普法路径,通过对公民的普法教育,使其萌生权利意识、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但也遭到民众朴素正义观的强烈反弹。而防治策略与认识思维的局限均肇始于对转型语境的关注和兼顾不够,因此,未来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应迈向一种语境导向的防治与认知,即在改革路径上,应兼顾理想目标与现实策略、制度能力与制度正当性、西方法治经验与本土转型语境;在认知话语方面,应调整法律人"居高临下"的论证策略,引导普通人的自觉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功能考辩与变迁改良 [J].
林喜芬 .
东方法学, 2009, (05) :49-67
[2]   我国刑事司法赔偿的制度困境与转型进路 [J].
林喜芬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6 (05) :42-47
[3]   十字路口的中国司法改革:反思与前瞻 [J].
左卫民 .
现代法学, 2008, (06) :60-70
[4]   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7, (06) :141-156
[6]   中国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的多样性 [J].
刘刚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46-57
[7]   经济学的性质与哲学视角审视下的经济学——一个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回顾与展望 [J].
韦森 .
经济学(季刊), 2007, (03) :945-968
[8]   从积极到消极的实质真实发现主义 [J].
张建伟 .
中国法学, 2006, (04) :169-179
[9]   冤狱是怎样炼成的——从《窦娥冤》中的举证责任谈起 [J].
易延友 .
政法论坛, 2006, (04) :1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