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域形成对胶州湾及前湾海洋环境的影响预测 I.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余静
孙英兰
张燕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陆域形成; 纳潮量; 水动力环境; 协同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22.4 [渤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方法,建立胶州湾及邻近海域和前湾海域的二维潮流数值模型,模拟了研究海域的潮流场。根据《青岛港前湾港区港口总体规划(2004年)》,预测了前湾港规划的陆域形成项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计算了项目建成后导致的流速、流向、纳潮量等海洋动力条件的变化。并结合规划项目的建设进度,探讨了项目协同作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青岛市环境规划与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70 / 4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半封闭海湾潮间带部分围垦后纳潮量计算的商榷——以胶州湾为例 [J].
杨世伦 ;
陈启明 ;
朱骏 ;
张经 .
海洋科学, 2003, (08) :43-47
[2]   填海造地对胶州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 [J].
王学昌 ;
孙长青 ;
孙英兰 ;
娄安刚 .
海洋环境科学, 2000, (03) :55-59
[3]   海口湾遥感研究1.纳潮量及其变化 [J].
吴隆业 ;
吴永森 ;
孙玉星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6) :56-59
[4]  
计算流体力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吴江航等 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