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找矿”与“非模式找矿”

被引:4
作者
赵文津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关键词
找矿; 地质; 矿点;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强调了应研究总结已知矿床及其地质背景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建立找矿模式。提出在利用这种模式指导找矿工作的同时应重视另一类找矿工作,即在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较高地区找新类型矿床、新种类矿产以及新产出条件的矿床;或者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程度不高的地区开展找矿工作。在这些情况下找矿对象的具体特征并不清楚,很难选定哪一种具体找矿模式作为找矿工作的依据,如果仅仅按照“模式找矿”思路部署工作并不合适。作者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更广泛的成矿地质背景上探讨这类找矿问题的特点、规律,以指导找矿工作。作者称这种找矿思路为“非模式找矿”,以示和“模式找矿”相区别。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从花岗岩成矿的角度论我国大型超大型金、铜矿床找矿 [J].
刘家远 .
中国地质, 1990, (02) :26-27
[2]   安庆—铜陵—带铜矿普查工作的发展和展望 [J].
常印佛 ;
刘学圭 .
中国地质, 1986, (03) :6-10
[3]   固体矿产物探应进入一个新阶段 [J].
孙文珂 .
物探与化探, 1986, (01) :1-11
[4]   迎接新形势 将物探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J].
孙文珂 .
物探与化探, 1984, (05) :257-266
[5]   积极提高物化探方法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附视频 [J].
赵文津 .
物探与化探, 1983, (01) :1-7
[6]  
地球物理调查预测金属矿产[M]. 地质出版社 , 熊光楚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