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雨水污染法律对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21
作者
王明远 [1 ]
黎颖露 [1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环境资源能源法研究中心
[2]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关键词
双重治理模式; 低冲击开发模式; 绿色基础设施; 雨水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我国城市雨水污染对水体造成的危害已经日益凸现,是传统点源污染防治之外必须同时加以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现行的关于雨水污染治理的政策和立法却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求和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水污染防治法》中缺乏对城市雨水污染类型的确认,现行排水许可适用范围的不确定性,以及雨水治理技术经济激励的缺位等等。通过对我国和美国对城市雨水污染的治理模式以及立法政策的考察,本文探讨了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双重治理模式,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立法建议,如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城市规划法》等相关立法,构建双重管理体制,创设雨水费等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机制等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未来城镇排水体制改革的探讨 [J].
陶欣 ;
刘树才 ;
周勇 .
中国市政工程, 2008, (03) :48-49+97
[2]   城市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 [J].
倪艳芳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02) :53-57
[3]   BMPs在苏州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J].
杨勇 ;
操家顺 .
水资源保护, 2007, (06) :60-62
[4]   雨水集蓄的若干立法设想及建议 [J].
贾登勋 .
科学·经济·社会, 2007, (01) :99-101+104
[5]   城市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方案及其在上海市的实践 [J].
林莉峰 ;
张善发 ;
李田 .
中国给水排水, 2006, (06) :19-22
[6]   北京市城市非点源污染特征的研究 [J].
韩冰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中国环境监测, 2005, (06) :63-65+19
[7]   城市雨水污染治理与雨水资源化 [J].
陈铁 ;
孙瑶 ;
刘大军 .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4, (04) :39-41
[8]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factors in storm runoff from paved areas [J].
Deletic, AB ;
Maksimovic, CT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SCE, 1998, 124 (09) :869-879
[9]  
Urban Runof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lanning[M. David Bingham,William Boucher,Peter Boucher,et al. . 1993
[10]  
Storm water strategies:CommunityResponses to Runoff Pollution. Natural Resource Defense Council.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