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畸形Ⅳ型胶原酶信使核糖核酸的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1
作者
赵继宗
韩利江
孙异临
赵元立
机构
[1] 北京市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胶原酶类; 原位杂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1.02 [神经病理学、病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 ; 071006 ;
摘要
目的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动静脉畸形 (AVM)及正常对照组大脑皮质动脉标本中相对分子质量为 92 0 0 0的IV型胶原酶 (MMP 9)、72 0 0 0的IV型胶原酶 (MMP 2 )及其它们的组织抑制因子 1和 2 (TIMP 1和TIMP 2 )的信使核糖核酸 (mRNA) ,并定位产生它们的细胞 ;用透射电镜观察AVM的超微结构 ,以探讨大脑AVM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MMP 2、MMP 9、TIMP 1和TIMP 2反义RNA(antisenseRNA)探针与AVM和对照组 (各 5例 )皮质动脉组织进行原位杂交 ,定位产生它们的细胞 ,并用正义RNA (senseRNA)探针作阴性对照 ;对杂交组织的相邻切片 ,进行HE染色和Weigert弹力和胶原纤维染色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5例大脑AVM标本中均见MMP 9mRNA阳性杂交信号。杂交阳性信号位于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 ,且以外膜最为密集。外膜部分断裂、厚薄不一 ,甚至分层。可见平滑肌细胞退变 ,甚至分解成细胞碎片。阳性杂交信号定位于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对照组动脉标本中未发现MMP 9mRNA阳性杂交信号。在AVM和供血动脉组织中未发现MMP 2、TIMP 1和TIMP 2mRNA的阳性杂交信号。结论 血管内膜的破坏与大脑AVM形成有关 ;外膜也参与了脑AVM的形成过程 ;外膜胶原纤维的破坏与外膜中MMP 9mRNA高含量呈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3+6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脑动静脉畸形超微病理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J].
孙异临,王忠诚,曲宝清,赵继宗,石祥恩 .
北京医学, 1997, (01) :3-6
[2]  
神经外科学[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忠诚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