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力结构与我国所有制结构

被引:8
作者
鲁品越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公共资源; 支配性部门; 公有资产监管; 私有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1 [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私有化主张的致命理论缺陷是,把社会理解为相互独立的自利的"理性经济人"的集合体,其拥有的资源的产权界限构成其利益边界,忽视生产力体系中各种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建立其上的社会关系。当代生产力是高度社会化的不断变化的有机系统,其发展要求决定我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公共资源领域实行"公有制下的有偿使用制";支配性部门实行公有制资本的绝对控股下的股份制;非支配性部门实行公共权力监管下的多种所有制(包括私有制)。由此建立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所有制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1+159 +159-1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美)诺思(North,D.C.)著,陈郁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1
[2]  
程恩富,张飞岸.  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理论参考. 2007(08)
[3]  
Coase Ronald H.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 1960
[4]  
Garrett Hardin.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