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裂缝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99
作者
刘振峰 [1 ]
曲寿利 [1 ,2 ]
孙建国 [1 ]
董宁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裂缝; 地震各向异性; 横波; 转换波; 纵波; 地震属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下裂缝识别和预测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已经证明裂缝诱发的各向异性会对岩石的地震波传播特征产生影响,通过地震资料识别和表征地下裂缝的走向、密度及分布范围是可行的。地震识别裂缝方法具有费用低、覆盖范围广和探测深度大的优点,主要包括多分量转换波裂缝检测、纵波方位各向异性检测和叠后地震属性分析三大类。从应用情况来看,由于数据基础、数据要求、技术完备程度3方面的原因,不同方法的应用程度及效果存在差异。随着采集和处理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分量转换波裂缝检测、纵波方位各向异性检测方法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而在传统三维叠后数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性分析技术也会因为数据对象类型的多样化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198+106 +10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三维多分量地震技术在川西新场地区深层致密砂岩裂缝检测中的应用 [J].
蔡希源 ;
唐建明 ;
陈本池 .
石油学报, 2010, 31 (05) :737-743
[2]   裂缝性储层纵波地震检测方法研究 [J].
桂志先 ;
段天友 ;
易远元 ;
许辉群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4) :75-79+166
[3]   纵波方位各向异性及其在裂缝检测中的应用 [J].
杨勤勇 ;
赵群 ;
王世星 ;
何樵登 .
石油物探, 2006, (02) :177-181+17
[4]   致密储层裂缝发育带的地震识别及相应策略 [J].
贺振华 ;
胡光岷 ;
黄德济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02) :190-195+122
[5]   沉积旋回的地球物理研究 [J].
刘振峰 ;
郝天珧 ;
范国章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3) :258-262
[6]   储层裂缝描述与预测研究进展 [J].
童亨茂 .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2) :9-13+1
[7]   正交基旋转的横波分裂检测技术 [J].
黄中玉 ;
赵金洲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02) :149-152+120
[8]   全方位P波属性裂缝检测方法 [J].
曲寿利 ;
季玉新 ;
王鑫 ;
王秀玲 ;
陈新荣 ;
慎国强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04) :390-397+516
[9]   裂缝介质的有效弹性常数 [J].
刘恩儒 ;
曾新吾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01) :37-44+133
[10]   储层裂缝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J].
童亨茂,钱祥麟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6)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