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之辨:基于人性的关于公益与商业关系的理论思考

被引:21
作者
康晓光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
[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益; 商业; 公益市场化; 义利之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公益与商业关系问题已经演变成真正的"时代问题"。一些研究者站在商业立场,质疑公益的有效性、可持续性,否定道德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否定人有利他的可能性。他们主张,公益不但要学习商业的运作技巧,还要放弃自己的基本价值,在"道"与"术"两个层面,商业都应该主宰公益,公益则成为商业的附庸。这种看待公益与商业关系的视野本质上是"商业中心主义",它会损害社会的根基,并最终使得商业失去健康发展的土壤。本文试图从"公益中心主义"出发来看待公益与商业关系,通过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从人性论、价值观、资源运用规范、微观组织形式、宏观运行机制、公益与商业互动模式以及上述各项的内在联系出发厘清公益与商业关系,主张公益不能化约为商业,公益有其不可替代的人性和制度基础。具体说来,本文的分析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前提,立足中华文化,重建现代公益的伦理基础,建构"人类向善"的替代路径,为公益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伦理和理论支撑。以"人类向善"为基础,正本清源,文章对当前公益领域一系列争议"议题",如"公益市场化""公益商业化""公益向右,商业向左"等,进行了批判性回应,为人类的公益发展指明了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5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儒家伦理是利他主义吗——兼与王海明教授商榷 [J].
孙海燕 .
道德与文明, 2014, (04) :152-157
[2]   企业研究新视角:企业声誉理论 [J].
邓晓辉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 (06) :14-19
[3]   理想类型与经典社会学的分析范式 [J].
周晓虹 .
江海学刊, 2002, (02) :94-99+207
[4]  
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M].厉以宁; 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5]  
公共服务中的伙伴.[M].(美) 萨拉豪; 著.商务印书馆.2008,
[6]  
蒙培元讲孔子.[M].蒙培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美)E.S.萨瓦斯(E.S.Savas)著;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  
狱中札记.[M].(意)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Gramsci)著;曹雷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  
社会科学方法论.[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韩水法;莫茜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10]  
毛泽东伦理思想.[M].刘广东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