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晚白垩世红色岩溶建造中溶积钙质泥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初探

被引:5
作者
刘功余
张美良
邓自强
林玉石
机构
[1]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岩溶建造及环境; 溶积钙质泥岩; 石灰土; 溶蚀残余成土作用; 桂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土壤学的角度,探讨桂林晚白垩世红色岩溶建造中溶积钙质泥岩的成因及其所反映的岩溶环境和岩溶发育特征。通过溶积钙质泥岩与石灰土两者特征的比较,论证前者为古溶蚀残余成土作用的产物,经沉积-堆积再固结而成。并通过两者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的分析,推论桂林在晚白垩世时期主要为炎热多雨的气候环境,岩溶发育,地貌组合形态以峰丛洼地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广东红层岩溶地貌与丹霞地貌 [J].
刘尚仁 ;
黄瑞红 .
中国岩溶, 1991, (03) :16-22
[2]   试论碳酸盐岩风化壳与喀斯特成土作用 [J].
李景阳 ;
王朝富 ;
樊廷章 ;
不详 .
中国岩溶 , 1991, (01)
[3]   浅析北方红粘土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影响 [J].
田级生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6, (03) :83-88
[4]   中国第四纪冰期 [J].
孙殿卿 ;
周慕林 ;
潘建英 .
地质学报, 1977, (02) :101-108+207
[5]  
中国土壤[M]. 科学出版社 , 熊毅, 1987
[6]  
中国红壤[M]. 科学出版社 , 李庆逵 主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