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60
作者
龙妍
惠竹梅
程建梅
庞学良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关键词
生草葡萄园; 土壤微生物; 生态分布; 土壤酶活性;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7.06.021
中图分类号
S663.1 [葡萄];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为了探讨生草对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采集葡萄试验园行间播种高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区域不同土层土样,以清耕土样为对照,对土样中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呈递减趋势;生草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普遍高于清耕(对照),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0%以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不到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是其他3个处理的1.15~2.23,1.10~2.17,1.70~3.21,1.03~1.30倍;过氧化氢酶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生物未表现出相关性外,其他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绝大部分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得出,葡萄园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行间播种紫花苜蓿最为适宜。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四种土壤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 [J].
徐雄 ;
张健 ;
廖尔华 .
土壤通报, 2006, (05) :901-905
[2]   香蕉园土壤养分肥力时空变化研究 [J].
姚丽贤 ;
周修冲 ;
李国良 ;
彭智平 .
土壤通报, 2006, (02) :2226-2230
[3]   麦田土壤微生物三大种群数量的研究 [J].
贾志红 ;
杨珍平 ;
张永清 ;
苗果园 .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3) :53-56
[4]   苹果与小麦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J].
刘建新 .
土壤肥料, 2004, (01) :34-36
[5]   罗伯逊脐橙果园土壤脲酶活性研究 [J].
陈耕云 ;
叶家颖 .
广西园艺, 2003, (06) :2-4
[6]   土壤管理模式对幼龄果园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影响初探 [J].
李发林 ;
刘长全 ;
傅金辉 ;
黄炎和 .
福建农业学报, 2002, (02) :112-115
[7]   土壤有机氯污染的生物修复和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J].
逄焕成 ;
严慧峻 ;
刘继芳 ;
沈德龙 ;
闵九康 .
土壤肥料, 2002, (01) :30-33
[8]   高塬沟壑区果园土壤管理制度试验研究 [J].
李怀有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04) :32-37
[9]   黄土塬区果园套种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J].
张成娥 ;
杜社妮 ;
白岗栓 ;
梁银丽 .
土壤与环境, 2001, (02) :121-123
[10]   红壤丘陵区不同种草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与生态环境效应 [J].
徐明岗 ;
文石林 ;
高菊生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1)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