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蛇尾秦岭群P-T轨迹定量计算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2
作者
陈能松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
关键词
秦岭群; 石榴石环带; P-T轨迹; 岛弧环境; 大陆碰撞带; 河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南省西峡县北部蛇尾地区秦岭群变质泥质岩系的黑云二长榴线岩中的石榴石成分环带是连续变质反应的结果。本文根据该岩石的石榴石环带成分定量计算了变质作用P-T轨迹。P-T轨迹样式表明,本区秦岭群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为两大期:第一期发生在大陆碰撞带环境中,变质的温度压力演化受均匀地壳增厚及隆起侵蚀过程控制;第二期发生在岛弧环境或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变质温压条件早阶段与深部上升的热流有关,中阶段受侵位的炽热花岗岩体控制,晚阶段受地体背冲推覆的构造过程制约。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秦岭群的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的分析
    肖思云
    [J]. 陕西地质, 1987, (01) : 1 - 11
  • [2] 豫西秦岭群变质岩岩相学特征及早期地壳演化
    游振东
    索书田
    陈能松
    钟增球
    郝雅
    [J]. 地球科学, 1987, (03) : 321 - 328
  • [3] 河南省变质地质
    余良济
    彭应达
    李采一
    张为民
    [J]. 河南地质, 1986, (02) : 1 - 125+130
  • [4] 冀东迁安南区迁西群的地质特征与退变质反应
    王仁民
    [J]. 岩石学报, 1986, (02) : 1 - 12+97
  • [5] 陕西商南秦岭群闪岩系的原岩恢复与多期变质作用
    安三元
    王珰荣
    苏春乾
    [J]. 中国区域地质, 1985, (03) : 159 - 169
  • [6] 东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王鸿祯
    徐成彦
    周正国
    [J]. 地质学报, 1982, (03) : 270 - 280
  • [7] 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及其演化[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张国伟等著, 1988
  • [8] Quantitative P-T paths from zoned minerals: Theory and tectonic applications[J] . Frank S. Spear,Jane Selverstone.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