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沟钼矿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兼论东秦岭钼矿床成岩成矿动力学

被引:28
作者
杨晓勇 [1 ]
卢欣祥 [2 ]
杜小伟 [1 ]
李文明 [2 ]
张正伟 [3 ]
屈文俊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矿产资源研究室
[2] 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测年; Re-Os同位素测年; 成矿模式; 东沟钼矿床; 东秦岭;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0.07.010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东秦岭南沟钼矿床开展成矿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南沟钼矿床侵入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高硅(71.79%~78.09%)、低钛(0.112%~0.268%)、富铝(11.69%~14.89%)、富碱(Na2O含量为2.21%~4.26%,K2O含量是4.01%~7.57%,K2O/Na2O在1.07~3.42之间)、Mg#低(16.44~42.50)、贫钙(0.2%~1.54%)。南沟矿区侵入岩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明显,有弱的铕负异常,δCe有强的负异常,样品的Ce负异常可能是具有Ce负异常的沉积物俯冲重熔所致,反应了形成花岗岩的源区物质可能为俯冲的海相沉积物源的特征,且具有还原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图解与上地壳配分模式十分相似,也指示了花岗岩的物源区有大量的上地壳物质参与。南沟钼矿区侵入岩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具有较高浓度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等),具有相对低含量的高场强元素(HFSE:Zr、Hf等),过渡金属含量变化较大,明显富集Cu,Sc,Co。本区侵入岩贫Ba、Sr,富Rb、K。壳型花岗岩类Ba、Sr含量低,Rb含量高,而幔源型或壳幔同熔型花岗岩的Ba、Sr含量高,且贫Rb,指示本区含钼侵入岩多具有壳源物源的性质。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图解指示这些含钼岩体主要为同碰撞花岗岩和后碰撞花岗岩。利用锆石LA-ICP-MS法测定了东秦岭南沟钼矿区两个相对独立的白石尖和马脖壕两个矿段含矿侵入岩体的U-Pb年龄,同时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方法直接测定上面两个矿段的成矿年龄。高精度的锆石LA-ICP-MS研究表明:白石尖矿段花岗岩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1.7±5.7Ma(MSWD=1.6),马脖壕矿段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9.8±4.1Ma(MSWD=1.17)。由此可见南沟钼矿区至少有两期岩浆活动:1)早古生代晚奥陶世(约451Ma)第一次岩浆活动;2)中生代早白垩世(约109Ma)第二次岩浆活动。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研究表明:白石尖矿段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03±17Ma(MSWD=0.84),马脖壕矿段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107.08±0.61Ma(MSWD=0.96)。综合上面两种同位素年龄数值结合地质情况表明:南沟钼矿区白石尖矿段和马脖壕矿段为同期形成,都为燕山期,对应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后的东西向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作用。本文在准确厘定成岩成矿年龄的基础上,结合区内花岗岩和钼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东秦岭钼矿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地球动力学背景,建立了钼矿成矿模型,提出了区内钼矿找矿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049 / 1079
页数:31
相关论文
共 91 条
[1]   东秦岭钼矿带内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及成矿构造背景 [J].
黄典豪 ;
侯增谦 ;
杨志明 ;
李振清 ;
许道学 .
地质学报, 2009, 83 (12) :1968-1984
[2]   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岩浆热液系统和成矿概念模型 [J].
侯增谦 ;
杨志明 .
地质学报, 2009, 83 (12) :1779-1817
[3]   北秦岭武关地区丹凤群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SHRIMP测年及其构造意义 [J].
闫臻 ;
王宗起 ;
陈隽璐 ;
闫全人 ;
王涛 ;
张英利 .
地质学报, 2009, 83 (11) :1633-1646
[4]   秦岭造山带柞水-山阳沉积盆地铜矿勘查思路与方法 [J].
任涛 ;
王瑞廷 ;
王向阳 ;
夏长玲 ;
郭延辉 .
地质学报, 2009, 83 (11) :1730-1738
[5]   从华北陆块南缘大洋扩张到北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的转换时限 [J].
闫全人 ;
王宗起 ;
闫臻 ;
王涛 ;
张宏远 ;
向忠金 ;
姜春发 ;
高联达 .
地质学报, 2009, 83 (11) :1565-1583
[6]   扬子地台北缘白勉峡组和三湾组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及岩石成因的地球化学约束 [J].
徐学义 ;
陈隽璐 ;
李向民 ;
马中平 ;
王洪亮 ;
李平 ;
李婷 .
地质学报, 2009, 83 (11) :1703-1718
[7]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及其构造演化 [J].
裴先治 ;
丁仨平 ;
李佐臣 ;
刘战庆 ;
李瑞保 ;
冯建赟 ;
孙雨 ;
张亚峰 ;
刘智刚 ;
张晓飞 ;
陈国超 ;
陈有炘 .
地质学报, 2009, 83 (11) :1547-1564
[8]   陕西省略阳县徐家沟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J].
李福让 ;
王瑞廷 ;
高晓宏 ;
陈荔湘 .
地质学报, 2009, 83 (11) :1752-1760+1661
[9]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J].
王宗起 ;
闫全人 ;
闫臻 ;
王涛 ;
姜春发 ;
高联达 ;
李秋根 ;
陈隽璐 ;
张英利 ;
刘平 ;
谢春林 ;
向忠金 .
地质学报, 2009, 83 (11) :1527-1546
[10]   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J].
朱赖民 ;
张国伟 ;
郭波 ;
李犇 .
地质学报, 2008, (02) :20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