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珠江三角洲灰霾污染物特征分析及对策
被引:11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伍复胜
管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东生
机构
: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
: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11年
/ 04期
关键词
:
灰霾;
珠江三角洲;
污染物特征;
环境管理对策;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
0706 ;
070602 ;
摘要
:
应用SPSS对2008年3月珠江三角洲出现大范围灰霾天气时的主要污染物作因子分析,以非灰霾时作为对照,揭示珠江三角洲灰霾污染物特征。结果表明,SO2和PM10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共同的污染源,灰霾时SO2跟PM10呈正相关。而NO2和O3则为负相关,NO2对大气中O3的含量有着一定的贡献。灰霾期间污染物的积累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当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相关系数增大,PM10和SO2则更加容易产生高浓度积累。PM10和SO2对珠江三角洲灰霾贡献很大,东莞、佛山和广州是灰霾重污染区,需要加强环境管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珠江三角洲一次大范围灰霾天气下的空气污染特征分析
刘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刘俊
袁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袁鸾
刘衍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刘衍君
[J].
环境科学导刊,
2009,
28
(04)
: 78
-
82
[2]
2008年1月广州颗粒物数浓度污染特征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涛
陶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陶俊
王伯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王伯光
朱李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朱李华
韩静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韩静磊
许振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许振成
[J].
中国环境监测,
2009,
25
(02)
: 31
-
34
[3]
广州市区大气污染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张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张凌
付朝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付朝阳
郑习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郑习健
叶代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叶代启
[J].
生态环境,
2007,
(02)
: 305
-
308
[4]
火电厂烟气排放对广州大气环境的影响
石晓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石晓亮
[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
(03)
: 33
-
34
[5]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吴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吴兑
邓雪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邓雪娇
毕雪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毕雪岩
李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李菲
谭浩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谭浩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廖国莲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 1
-
6
[6]
北京冬季大气SO2、NO2与O3的监测与分析
林艺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林艺辉
谢品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谢品华
秦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秦敏
彭夫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彭夫敏
李玉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李玉金
李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李昂
窦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窦科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文清
[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07,
(01)
: 55
-
59
[7]
广州市夏、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特征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虹
李顺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李顺诚
曹军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曹军骥
邹长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邹长伟
陈新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陈新庚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绍佳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12)
: 954
-
958
[8]
广州市大气细粒子的化学组成与来源
陈灿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市南海区环境监测站
佛山市南海区环境监测站
陈灿云
梁高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市南海区环境监测站
佛山市南海区环境监测站
梁高亮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歆华
[J].
中国环境监测,
2006,
(05)
: 61
-
64
[9]
广州市大气污染排放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J]. 黄清凤,邝俊侠,简鉴阳,陈煜辉,潘南明,汪道明.广州环境科学. 2001(01)
[10]
广州市大气污染排放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J]. 黄清凤,邝俊侠,简鉴阳,陈煜辉,潘南明,汪道明.广州环境科学. 2001 (01)
←
1
2
→
共 11 条
[1]
珠江三角洲一次大范围灰霾天气下的空气污染特征分析
刘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刘俊
袁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袁鸾
刘衍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刘衍君
[J].
环境科学导刊,
2009,
28
(04)
: 78
-
82
[2]
2008年1月广州颗粒物数浓度污染特征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涛
陶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陶俊
王伯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王伯光
朱李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朱李华
韩静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韩静磊
许振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许振成
[J].
中国环境监测,
2009,
25
(02)
: 31
-
34
[3]
广州市区大气污染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张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张凌
付朝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付朝阳
郑习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郑习健
叶代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
叶代启
[J].
生态环境,
2007,
(02)
: 305
-
308
[4]
火电厂烟气排放对广州大气环境的影响
石晓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石晓亮
[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
(03)
: 33
-
34
[5]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吴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吴兑
邓雪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邓雪娇
毕雪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毕雪岩
李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李菲
谭浩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谭浩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廖国莲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 1
-
6
[6]
北京冬季大气SO2、NO2与O3的监测与分析
林艺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林艺辉
谢品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谢品华
秦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秦敏
彭夫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彭夫敏
李玉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李玉金
李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李昂
窦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窦科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文清
[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07,
(01)
: 55
-
59
[7]
广州市夏、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特征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虹
李顺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李顺诚
曹军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曹军骥
邹长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邹长伟
陈新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陈新庚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绍佳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12)
: 954
-
958
[8]
广州市大气细粒子的化学组成与来源
陈灿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市南海区环境监测站
佛山市南海区环境监测站
陈灿云
梁高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市南海区环境监测站
佛山市南海区环境监测站
梁高亮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歆华
[J].
中国环境监测,
2006,
(05)
: 61
-
64
[9]
广州市大气污染排放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J]. 黄清凤,邝俊侠,简鉴阳,陈煜辉,潘南明,汪道明.广州环境科学. 2001(01)
[10]
广州市大气污染排放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J]. 黄清凤,邝俊侠,简鉴阳,陈煜辉,潘南明,汪道明.广州环境科学. 2001 (0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