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分析方法与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模式——以云南大山包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14
作者
吴承照 [1 ,2 ]
杨浩楠 [2 ]
张颖倩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保护地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功能分区; 行为分析; 边界识别; 大山包; 云南省;
D O I
10.14026/j.cnki.0253-9705.2017.14.019
中图分类号
TU986.5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1204 ;
摘要
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是集生态保护、文化服务与社区发展等目标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分区,是国家公园管理的重要方法,不合理的功能分区将直接导致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日益尖锐。我国保护地管理分区缺少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与方法论体系,保护地功能分区主观性比较强,分区边界划定缺少科学性。在云南省大山包国家公园规划实践中,通过对黑颈鹤生活行为空间的分析,发现基于保护对象行为分析的方法对功能分区具有有效性,对分区序列、分区规模、分区边界、保护对策等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提出荒野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风景展示区、综合服务区的分区模式及其边界划定与监控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三江源国家公园功能分区与目标管理 [J].
付梦娣 ;
田俊量 ;
朱彦鹏 ;
田瑜 ;
赵志平 ;
李俊生 .
生物多样性, 2017, 25 (01) :71-79
[2]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功能分区研究 [J].
虞虎 ;
陈田 ;
钟林生 ;
周睿 .
资源科学, 2017, 39 (01) :20-29
[3]   保护地管理类别和功能分区结合体系 [J].
夏友照 ;
解焱 ;
MACKINNON John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 17 (06) :767-773
[4]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法研究 [J].
马建忠 ;
杨桂华 ;
韩明跃 ;
张志明 ;
杨子江 ;
陈飙 .
林业调查规划, 2010, 35 (03) :119-123
[5]   大山包越冬黑颈鹤觅食地选择的初步观察 [J].
邝粉良 ;
钟兴耀 ;
道美标 ;
计扬善 ;
刘宁 .
林业调查规划, 2008, (04) :75-77
[6]   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有关分区问题的讨论 [J].
束晨阳 .
中国园林, 2007, (04) :13-17
[7]   国外自然保护地分区模式比较及启示 [J].
黄丽玲 ;
朱强 ;
陈田 .
旅游学刊, 2007, (03) :18-25
[8]   黄山风景名胜区分区规划研究 [J].
庄优波 ;
杨锐 .
中国园林, 2006, (12) :32-36
[9]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 [J].
李纪宏 ;
刘雪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217-224
[10]   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及其保护利用 [J].
谢凝高 .
中国园林, 2005, (0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