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行为分析方法与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模式——以云南大山包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14
作者:
吴承照
[1
,2
]
杨浩楠
[2
]
张颖倩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保护地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来源: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功能分区;
行为分析;
边界识别;
大山包;
云南省;
D O I:
10.14026/j.cnki.0253-9705.2017.14.019
中图分类号:
TU986.5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1204 ;
摘要:
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是集生态保护、文化服务与社区发展等目标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分区,是国家公园管理的重要方法,不合理的功能分区将直接导致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日益尖锐。我国保护地管理分区缺少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与方法论体系,保护地功能分区主观性比较强,分区边界划定缺少科学性。在云南省大山包国家公园规划实践中,通过对黑颈鹤生活行为空间的分析,发现基于保护对象行为分析的方法对功能分区具有有效性,对分区序列、分区规模、分区边界、保护对策等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提出荒野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风景展示区、综合服务区的分区模式及其边界划定与监控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