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模型、机制及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31
作者
徐恪
朱敏
林闯
机构
[1]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关键词
互联网体系结构; 评估模型; 效用; 可演进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93.4 [国际互联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模型是推动互联网体系结构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它可以为运营商提供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的相关建议,从而使运营商可选取最适合的协议或机制构建符合各种应用需求的互联网体系结构.随着互联网应用日趋多样化,互联网的安全性、稳定性、移动性等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演进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识,面向现有体系结构问题的修补策略以及革命式的体系结构方案不断被提出,借鉴前者的稳定性和后者的创新性,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演进式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思路.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方案,近年来,研究人员分别从协议、框架等不同方面对体系结构的服务能力、发展能力和安全能力进行了评估,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方法已经成为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的一大热点.文中介绍了与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密切相关的五种特性的基本评估模型,包括可服务性、可扩展性、可部署性、可演化性和可信性评估模型;归纳了用于构造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模型的机制,重点讨论了效用机制在这五类基本评估模型中的应用;并对用于实现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的若干方法进行了总结.基于上述讨论,文中最后从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内在特性和外在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适应能力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可演进性评估系统,并对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985 / 200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自适应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 [J].
林闯 ;
贾子骁 ;
孟坤 .
计算机学报, 2012, 35 (06) :1077-1093
[2]   多媒体网络:从内容分发网络到未来互联网 [J].
尹浩 ;
詹同宇 ;
林闯 .
计算机学报, 2012, 35 (06) :1120-1130
[3]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J].
谢高岗 ;
张玉军 ;
李振宇 ;
孙毅 ;
谢应科 ;
李忠诚 ;
刘韵洁 .
计算机学报, 2012, 35 (06) :1109-1119
[4]   可演进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进展 [J].
吴建平 ;
林嵩 ;
徐恪 ;
刘莹 ;
朱敏 .
计算机学报, 2012, 35 (06) :1094-1108
[5]   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J].
吴建平 ;
李星 ;
刘莹 .
中兴通讯技术, 2011, 17 (02) :10-14
[6]   基于随机博弈模型的网络攻防量化分析方法 [J].
王元卓 ;
林闯 ;
程学旗 ;
方滨兴 .
计算机学报, 2010, 33 (09) :1748-1762
[7]   因特网资源分发模式分析与评价 [J].
林嵩 ;
吴建平 ;
徐恪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50 (01) :58-62
[8]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on multi-dimensional scalability of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J]. XU Ke,XU MingWei,LI Qi & LIN S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 2008(11)
[9]   基于随机Petri网的网络可信赖性分析方法研究 [J].
林闯 ;
王元卓 ;
杨扬 ;
曲扬 .
电子学报, 2006, (02) :322-332
[10]   网络安全的随机模型方法与评价技术 [J].
林闯 ;
汪洋 ;
李泉林 .
计算机学报, 2005, (12) :1943-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