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排土场的岩土侵蚀特征及水保效应分析

被引:11
作者
吕春娟 [1 ,2 ]
白中科 [3 ]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暴雨; 复垦植被; 岩土侵蚀; 水保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该文以平朔露天煤矿复垦10 a排土场为试验平台,采用时空互代法,在50年一遇暴雨后对不同复垦阶段排土场的岩土侵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新造地,堆状地面是解决排土场"地表严重压实"和"非均匀沉降"最好方法;复垦初期(1~3 a)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不是很明显,主要是草本植物在发挥作用,各种侵蚀形式还普遍存在,复垦中后期(4~10 a)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枯枝落叶层逐渐累积,各种侵蚀都逐渐减弱,局部边坡还会发生浅沟侵蚀;但与复垦初期相比,灌乔的保水保土效果逐渐凸显,甚至乔灌草混交的10#样地不产生径流和土壤侵蚀。人工堆积的排土场,岩土侵蚀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但乔灌草的合理配置,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水保措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复垦法制的不断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缙云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J].
孙艳红 ;
张洪江 ;
程金花 ;
王玉杰 ;
石健 ;
程云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2) :106-109
[2]   ETM+SPOT5融合卫星影像在矿区水土流失调查中的应用 [J].
李珍存 ;
张峰 ;
罗进选 ;
何有华 .
中国水土保持, 2006, (12) :50-51
[3]   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神东矿区不同阶段堆积弃土的水土流失 [J].
倪含斌 ;
张丽萍 ;
张登荣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12) :2065-2071
[4]   矿区废石场覆土层垂直侵蚀特征的初步分析 [J].
周跃 ;
王洁 ;
付玉宾 ;
曾正涛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 (01) :97-101
[5]   基于RS和GIS的矿区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方法研究——以福建省马坑铁矿区水土流失为例 [J].
王宁涛 ;
陈植华 ;
黄承忠 ;
史婷婷 .
中国水土保持, 2008, (07) :37-41+60
[6]  
Wind and wind related damaged to trees. Telewski F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5
[7]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复垦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研究. 李慧峰. 山西农业大学 .
[8]  
Thigmomorphogenesis: the effect of mechanical perturbation on plants[J] . M. J. Jaffe,S. Forbes. &nbspPlant Growth Regulation . 1993 (3)
[9]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蚀特征及水土安全评价[D]. 韩武波.山西农业大学 2003
[10]  
矿区排土场岩土侵蚀特征及植被恢复的水保效应[D]. 吕春娟.山西农业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