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黄骅坳陷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分带性
被引:39
作者
:
郑浚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研究所
郑浚茂
吴仁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研究所
吴仁龙
机构
: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研究所
来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1996年
/ 04期
关键词
:
黄骅坳陷;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
分带性;
埋深;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黄骅坳陷第三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随埋深的增加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属正常埋藏成岩系列。不同埋深孔隙类型及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可划分为3个孔隙演化带:浅部带(小于2200m)以原生孔隙为主;过渡带(2200~3000m)次生孔隙占30%~50%和深部带(大于3000m)以次生孔隙为主。2200~2500m是早成岩阶段A,B期的分界,3000m是早成岩与晚成岩阶段的分界。埋深控制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决定孔隙演化,沉积环境对储层的影响在一定埋深后居于次要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5
页数:8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