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2002年南海—北印度洋海浪场波候特征分析附视频

被引:17
作者
郑崇伟 [1 ]
李训强 [2 ]
潘静 [3 ]
机构
[1] 部队分队
[2]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WAVEWATCH-Ⅲ模式; ERA-40风场; 波候; 线性趋势; Nino3指数; 周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22 [波浪];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利用ERA-40海表10 m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得到南海—北印度洋1957年9月至2002年8月的海浪场,并分析其波候(风候)特征.研究发现如下主要特征:(1)该海域的波高波向、风速风向受季风影响显著;(2)北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的海表风速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大约0.01~0.02 m/(s·a),南海线性递增的区域则较少,有效波高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低纬度中东印度洋(约0.003~0.006 m/a)、索马里附近海域(大约0.002~0.005 m/a)、南海大部分海域(约0.002~0.004 m/a),线性递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海域(约-0.002 m/a);(3)Nino3指数与南海—北印度洋的海表风场、浪场存在密切的关系;(4)南海—北印度洋的海表风速与有效波高存在5.2a左右的共同周期,南海的海表风速、有效波高还存在2.0a左右的共同周期,北印度洋的海表风速、有效波高还存在26.0a的长周期震荡.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近22年中国海波浪能资源评估 [J].
郑崇伟 ;
李训强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1 (11) :5-12
[2]   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近10年南海波候统计分析 [J].
郑崇伟 ;
张霞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 34 (01) :48-55
[3]   北印度洋-南海海域海浪场、风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J].
梅勇 ;
宋帅 ;
周林 .
海洋预报, 2010, 27 (05) :27-33
[4]   应用WAVEWATCH-Ⅲ模式对南海的波浪场进行数值计算、统计分析和研究 [J].
周良明 ;
吴伦宇 ;
郭佩芳 ;
王爱方 .
热带海洋学报, 2007, (05) :1-8
[5]   中国近海及临近海域海浪的季节特征及其时间变化 [J].
陈红霞 ;
华锋 ;
袁业立 .
海洋科学进展, 2006, (04) :407-415
[6]   采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南海风、浪的月平均特征 [J].
齐义泉 ;
施平 .
热带海洋, 1999, (02) :90-96
[7]   南海海面风场和浪场季平均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 [J].
齐义泉 ;
施平 ;
毛庆文 .
中国海洋平台, 1997, (03) :23-27+4
[8]  
全球海域风浪、涌浪、混合浪波侯图集[M]. 海洋出版社 , 郑崇伟, 2012
[9]  
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J] . ChongWei Zheng,Hui Zhuang,Xin Li,XunQiang Li.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 2012 (1)
[10]   Changes of wind wav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ver the last 30 years [J].
Gulev, SK ;
Hasse, 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1999, 19 (10) :109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