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

被引:10
作者
胡志强 [1 ]
段德忠 [1 ]
曾菊新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研究院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商业文化街区; 群体博弈; 楚河汉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TU984.13 [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空间生产是当今西方的主流社会理论之一,正逐渐成为解释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现象的有效工具。从空间生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楚河汉街空间生产的三大博弈主体(政府、开发商和公众)各自的利益诉求。提出了楚河汉街在当前空间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空间非均衡博弈的角度对楚河汉街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发现空间群体博弈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楚河汉街出现空间特色危机、空间正义危机和人性化危机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要想保证城市空间生产的理性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均衡博弈,具体措施有防止资本的无限扩张、转变政府角色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在空间生产中的准确定位,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城市更新中的权益博弈研究述评 [J].
谢涤湘 ;
李华聪 .
热带地理, 2013, 33 (02) :231-236
[2]   城市空间生产的重要论题及武汉市案例研究 [J].
杨芬 .
经济地理, 2012, 32 (12) :61-66
[3]   论城市空间生产的“意义”问题 [J].
李兰芬 .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5-9
[4]   我国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 [J].
姜文锦 ;
陈可石 ;
马学广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0) :84-89+96
[5]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空间生产、城市发展与人类解放 [J].
庄友刚 .
河北学刊, 2011, 31 (04) :43-49
[6]   空间的生产研究综述与展望 [J].
王丰龙 ;
刘云刚 .
人文地理, 2011, 26 (02) :13-19+30
[7]   基于区域空间生产视角的区域合作治理——以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例 [J].
张京祥 ;
耿磊 ;
殷洁 ;
罗小龙 .
人文地理, 2011, 26 (01) :5-9
[8]   《拆迁条例》修订与城市更新制度创新初探 [J].
张翼 ;
吕斌 .
城市规划, 2010, 34 (10) :17-22+29
[9]   浅谈特色商业步行街的传承与创新 [J].
魏晗 ;
王晓丽 .
中国勘察设计, 2010, (03) :47-50
[10]   对空间生产的抵抗 [J].
车玉玲 .
学习与探索, 2010, (01)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