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反思与批判——托德·吉特林《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解读

被引:4
作者
禹夏 [1 ]
曹洵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传播与国际文化学院
[2]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主导范式; 范式之争;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4.08.007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托德·吉特林的《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是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学实证研究学派与批判学派开展研究范式之争的经典文献。本文尝试将其置于范式争论和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境的历史背景中,解读该文对于大众媒介研究的主要价值。文章梳理了以媒介效果为代表的实证研究,自1940年代起,成为美国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因果脉络;并从吉特林的学术旨趣和写作背景出发,揭示其学理逻辑和批判价值——如何评价媒介效果研究在成为主导范式后,对媒介社会学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了传播学科的发展缺失独立性的根本原因——应用性研究领域的主导范式不可避免受权力宰制;而实证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使其难以担当媒介社会学研究应有的社会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知识分子抑或专家:传播学二元对立框架的背后 [J].
胡翼青 .
国际新闻界, 2010, (04) :43-48
[2]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D]. 周葆华.复旦大学. 2005
[3]  
媒介效果[M]. 华夏出版社 , (美) 布莱恩特, 2009
[4]  
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M]. 华夏出版社 , (美) 吉特林, 2007
[5]  
Media sociology[J] . Todd Gitlin.Theory and Society . 197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