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岩浆岩中的熔融包体和流体包体研究现状

被引:5
作者
朱永峰
机构
[1] 莫斯科国立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岩浆岩; 流体包体; 热水溶液/熔融包体; 不混溶熔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据包体研究资料,酸性岩浆的演化可分为3个相互联系并逐渐过渡的阶段:岩浆阶段,岩浆-流体阶段及流体热水溶液阶段。岩浆阶段以高温熔融包体出现于斑晶矿物的中心或副矿物中心为特征,这类熔融包体主要由硅酸盐玻璃或相当于脱玻璃化的子晶及气体相(流体相)组成,均一温度在700℃~1250℃区內变化,岩浆-流体阶段以分布在矿物边部的较低温度的熔融包体及与其共生的多相流体包体出现为特征,有时观察到岩浆-流体包体与上述两类包体共生,在此阶段,岩浆处于不均一状态,在岩浆体系中存在有两种不溶混的熔体——硅酸盐熔体及非硅酸盐流体(NaCl,LCl熔体加水),随着岩浆演化作用的进行,不混溶作用加强,也正是在此阶段,在多项流体包体中发现有金属成矿组分,表明成矿作用已在此阶段开始进行;流体热液阶段由两相流体包体及单相干气体包体所代表,这些包体的形状,大小和分布变化很大,但包体中的相比例,盐度和均一温度(350℃~130℃)在各个矿物中极为均一,这种一致性表明岩浆演化作用的晚期是一种均一的热水溶液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6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