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稻田稗草对丁草胺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41
作者
黄炳球
林韶湘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2] 华南农业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稗草; α-淀粉酶; 丁草胺; 抗药性; 毒力测定; 致死中浓度(LC30);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1990年开始,针对我国三大类型水稻区稗草的化学防除历史,采用四种系统的方法,测定了稗草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丁草胺使用年限在5年以下地区的稗草,未测得其有明显的抗药性,但使用年限在8~12年的,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抗药性.抗性水平由北向南有逐渐明显增高的趋势,双季稻区高于单季稻区,单双季稻区处于两者之间.毒力抗性比值在1.9~2.9;α-淀粉酶活性比为2.3~4.1;等浓度效果降低2/3;生长量敏感性比为2.5~4.0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八五”期间我省农田杂草科学研究和除草剂开发应用的商榷 [J].
江荣昌 .
杂草科学, 1992, (01) :1-4
[2]   必须重视我国病虫抗药性工作 [J].
朱成城 .
农药科学与管理, 1991, (02) :6-7+2
[3]   农田抗药性杂草种群的发展值得重视 [J].
张泽溥 .
植物保护, 1990, (05) :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