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9
作者
沈昊
沈国荣
杨鸿林
李晓平
朱同华
机构
[1] 不详
[2] 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检验科
[3] 不详
关键词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关因素; 独立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3.4 [颈动、静脉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及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2月期间做过颈动脉超声的住院患者166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分为斑块组(86例)和非斑块组(80例)2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记录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及饮酒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单因素比较显示,斑块组年龄、高血压病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两组间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P<0.01)、高血压病(OR=2.81,P<0.05)、糖尿病(OR=2.74,P<0.05)、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OR=3.8,P<0.001)进入回归方程,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血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26 / 928+956 +9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研究进展
    秦彦文
    王绿娅
    [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 (04) : 370 - 373
  • [2]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特性及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王绿娅
    蔺洁
    秦彦文
    杜兰平
    潘晓冬
    石凤茹
    顾云
    赵庆
    不详
    [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3, (04) : 309 - 313
  • [3] 低密度脂蛋白不同亚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不同影响
    王绿娅
    秦彦文
    蔺洁
    潘晓冬
    杜兰平
    石凤茹
    郭恒仪
    [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2, (06) : 495 -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