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NO、NOS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25
作者
王利春 [1 ]
刘海燕 [1 ]
王志勇 [1 ]
李宝栋 [1 ]
戈杰英 [1 ]
马莉 [2 ]
机构
[1]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 针刺;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血液流变学;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5.04.001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建立拟血管性痴呆(VD)的动物模型,探讨针刺对VD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行为、脑内NO含量、NOS活性及VD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采用2-血管阻断法(2-VO)制作VD大鼠模型。在大鼠“百会”“大椎”穴行针刺治疗。检测VD大鼠穿梭箱实验成绩,比色法检测脑组织NO含量、NOS活性,并检测VD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表明,针刺“百会”“大椎”穴可明显减少模型大鼠在穿梭箱实验中的电击次数和电击时间(P<0.01);降低脑组织内NO的含量及NOS活性(P<0.05);可使VD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P<0.05,0.01)。结论:针刺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组织内NO的含量及NOS活性,改善VD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促进智能的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19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现代神经生物学.[M].万选才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
[2]   大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的改进 [J].
王蕊 ;
杨秦飞 ;
唐一鹏 ;
房良敏 ;
胡京红 ;
贾绪东 ;
洪庆涛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 (10) :51-53
[3]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O水平变化及自由基损伤 [J].
张梅丽 ;
杨志江 ;
黄迪南 ;
侯敢 ;
祝其锋 .
实用老年医学, 1998, (05) :19-20+49
[4]   鼠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和病理学研究进展 [J].
贾健平 ;
贾健民 ;
刘多三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2, (01) :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