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龙陵震群的小震震源机制

被引:14
作者
刁桂苓,王绍晋,龙晓帆,于利民,李钦祖
机构
[1] 天津市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
关键词
地震群;震源机制;应力场;云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3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由区域台网地震波资料,反演得到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群602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文中对机制解的各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小震机制解的优势取向和主要类型与序列中的大地震震源机制一致。反演得到震源区应力场方向为:最大压应力主轴方位195°、仰角5°;中等压应力主轴方位314°、仰角79°;最小压应力主轴方位104°、仰角10°。这与其它资料给出的结果相符。虽然区域应力场的平均方向比较稳定,但震区仍受到震源区应力场调整作用的影响,因而龙陵震群的走滑型的小震机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离散性,并且正倾滑动和逆倾滑动类型的小震机制独立存在。小震机制解节面走向相对均匀地散布在各个角域,成为该序列小震机制的一大特点,分析认为这和震源处"准均质"的介质条件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31 / 33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1976年龙陵震群序列的破裂特征 [J].
张四昌,刁桂苓,王绍晋,龙晓帆 .
中国地震, 1994, (02) :152-159
[2]   震源机制解的系统聚类分析——以海城地震序列为例 [J].
刁桂苓 ;
于利民 ;
李钦祖 .
中国地震, 1992, (03) :88-94
[3]   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唐山余震区的平均应力场 [J].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1985, (04) :349-362
[4]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参数 [J].
梁尚鸿 ;
李幼铭 ;
束沛镒 ;
朱碚定 .
地球物理学报, 1984, (03) :249-257
[5]   强余震的断层面解特征 [J].
鄢家全 ;
时振梁 ;
环文林 ;
汪素云 .
地震学报, 1980, (04) :395-403
[6]  
一九七六年龙陵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陈立德,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