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就业与持久收入假说:理论和实证

被引:32
作者
艾春荣 [1 ]
汪伟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和统计与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关键词
非农就业; 持久收入假说; 消费;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0.01.004
中图分类号
F014.5 [消费与积累];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本文将农户的非农就业决策引入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说模型,讨论了持久收入假说适合于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推广。理论研究表明,如果农户不受流动性约束,农户当期消费由持久收入决定,同临时收入不相关,农户农业和非农劳动投入由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劳动单位报酬决定,同临时收入不相关;当农户受到流动性约束且临时收入变化不太大时,农户当期消费仍然由持久收入决定,同临时收入不相关,农户农业劳动投入仍然由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劳动单位报酬决定,同临时收入也不相关,但非农劳动投入依据流动性约束程度而调整,以达到平滑消费的目的,此发现是对持久收入假说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的有益补充。进一步,本文运用山东省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户消费行为,发现实证结果同本文理论结果基本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8 / 22+187 +18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习惯偏好下的中国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J].
艾春荣 ;
汪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1) :98-114
[2]   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中国农民预防性储蓄研究 [J].
刘兆博 ;
马树才 .
世界经济, 2007, (02) :40-49
[3]   农户收入差距的微观基础: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 [J].
高梦滔 ;
姚洋 .
经济研究, 2006, (12) :71-80
[4]   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 [J].
万广华 ;
史清华 ;
汤树梅 .
经济研究, 2003, (05) :3-12+91
[5]   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性别差异 [J].
刘晓昀 ;
Terry Sicular ;
辛贤 .
经济学(季刊), 2003, (02) :711-720
[6]   农村妇女的就业与收入——基于山西若干样本村的实证分析 [J].
李实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3) :56-69+205
[7]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趋势及制约农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因素分析 [J].
王宏伟 .
管理世界, 2000, (04) :163-174
[8]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变动和因素分析 [J].
赵志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8, (08) :23-26
[9]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 [J].
周其仁 .
管理世界, 1997, (05) :81-101
[10]   体制改革时期的储蓄增长——对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增长原因的分析 [J].
樊纲 ;
余根钱 .
金融研究, 1992, (06)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