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本位意识论深层透视

被引:6
作者
焦江方
机构
[1]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
关键词
新闻传媒; 受众本位意识论; 正确认识与应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0 [新闻学];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受众本位意识论传入我国后 ,出现了机械照搬、过分渲染现象 ,造成了不良后果。以人的本性论、本质论为视角 ,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其先天性的弊端及产生、发展的根源与条件 ,并提出了正确应用于我国新闻实践的方法 :满足受众“健康本位”需求 ,培养受众“公共本位”意识 ,服务于我国社会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传播理论.[M].(美)沃纳·赛佛林(WernerJ.Severin);(美)小詹姆斯·坦卡德(JamesW.Tankard;Jr.)著;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2]  
新闻学导论.[M].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M].时蓉华著;.东方出版中心.1998,
[4]  
新闻传播学.[M].李广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5]  
传播学原理.[M].张国良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  
大众传播学总论.[M].张隆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7]  
自我的挣扎.[M].[美]荷妮(Horney;K·) 著;李明滨 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K·Marx);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7,
[9]   美国传播学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关于“使用与满足说”的深层探讨 [J].
殷晓蓉 .
中州学刊, 1999, (05)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