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郧西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被引:9
作者
王莉萍 [1 ]
孙超作 [2 ]
杜世晔 [3 ]
机构
[1] 湖北省郧西县气象局
[2] 湖北省丹江口市气象局
[3] 湖北省十堰市气象局
关键词
暴雨; 物理量场; 抽吸作用; 水汽辐合; 云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对流云团演变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7月3~4日出现在湖北郧西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形势下产生的;700 hPa和850 hPa的冷槽、切变线是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区位于700 hPa切变线右侧、850 hPa切变线附近;暴雨区上空存在明显正涡度柱,低层辐合与中高层辐散形成抽吸作用,为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存在于孟加拉湾至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汽通道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必需的水汽;整个暴雨过程都伴随着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初生、发展、合并和减弱,降水主要由发展型对流云团造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61 / 2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台风“云娜”降水云区中单站大暴雨诊断分析和预报 [J].
施望芝 ;
毛以伟 ;
谌伟 ;
陈亮 ;
王晓玲 .
暴雨灾害, 2007, (01) :46-51
[2]   2005年6月华南致洪暴雨过程中FY-2C卫星TBB场分析 [J].
廖胜石 ;
罗建英 ;
蔡芗宁 .
气象, 2007, (01) :81-86
[3]   贵阳一次强对流降水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刘贵萍 .
气象, 2005, (02) :55-58
[4]   2003年秋季汉江上游致洪天气过程分析 [J].
朱明 ;
谭永秀 ;
徐远波 ;
姚道强 .
湖北气象, 2004, (03) :12-15
[5]   98.7湖北特大暴雨的天气分析与降水模拟 [J].
齐艳军 ;
程明虎 ;
仪清菊 .
气象, 2004, (03) :12-16
[6]   湖北境内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J].
施望芝 ;
金琪 ;
郭施 .
湖北气象, 2003, (04) :7-9
[7]   MM5 V3.5模式对陕北地区中尺度系统的模拟能力试验 [J].
郭建侠 ;
杜继稳 ;
郑有飞 .
气象, 2003, (09) :13-17
[8]   对宜昌市“98.4.23”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 [J].
成章纲 ;
毛以伟 ;
付晓辉 ;
何明琼 ;
叶建元 .
湖北气象, 2000, (01) :14-16
[9]  
中尺度气象学.[M].寿绍文; 主编.气象出版社.2003,
[10]  
气象卫星业务产品释用手册.[M].董超华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