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权在我国宪法上的定位

被引:29
作者
徐钢
方立新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动权; 自由权; 社会权; 国家义务层次; 一体化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5 ;
摘要
劳动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在国际社会形成共识。理解我国宪法上劳动权的概念,需要避免由从劳动法律关系出发来界定劳动权内涵的“逆向推导”逻辑进路所造成的理论误区。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宪法规范结构和设置目的上的差异,劳动权具有不同的性质,但亦存在趋同现象。我国转型时期劳动权的性质通过宪法解释呈现出自由权与社会权的双面性。由此,以国家义务层次为导向的劳动权一体化保护,恰好与其形成对应关系。通过劳动权形成权利均衡机制,有助于重建我国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宪政共识。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宪法在私法秩序内的意义 [J].
方立新 ;
徐钢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6) :78-87
[2]   劳动权问题研究综述 [J].
徐颖 .
中国劳动, 2004, (01) :28-30
[3]   劳动权论略 [J].
冯彦君 .
社会科学战线, 2003, (01) :167-175
[4]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劳动权的实现 [J].
刘嗣元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5, (05) :4-8
[5]  
劳动权论[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李炳安著, 2006
[6]  
以自由看待发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 2002